对对碰辅助-对对碰下载安装是一篇关于游戏下载与辅助工具的文章。
一、软件介绍
对对碰辅助是一款专为对对碰游戏玩家设计的辅助工具,旨在帮助玩家轻松提升游戏技能和游戏体验。通过这款软件,玩家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对对碰游戏的下载安装,同时享受辅助工具带来的便捷功能。
二、功能特色
① 游戏一键下载安装:对对碰辅助提供了对对碰游戏的一键下载安装功能,玩家无需再繁琐地搜索游戏资源,只需点击几下即可完成游戏的安装,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② 实时游戏攻略指导:软件内嵌了丰富的游戏攻略,包括各种关卡解法、高分技巧等,玩家可以随时查看,轻松应对游戏中的挑战。③ 数据分析与优化建议:通过对玩家游戏数据的深入分析,辅助工具能给出个性化的优化建议玩家提高游戏水平,实现更快进步。
三、应用优势
① 高效便捷:对对碰辅助的下载安装功能简化了游戏获取流程,使玩家能够更快地进入游戏世界,享受对对碰带来的乐趣。② 全面指导:软件提供的攻略和指导涵盖了游戏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新手玩家还是老玩家,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提升方法。③ 安全保障:在下载安装和游戏过程中,对对碰辅助注重保护玩家的个人信息安全和游戏账号安全,让玩家能够放心地进行游戏。
四、软件亮点
① 智能推荐:根据玩家的游戏习惯和水平,软件能够智能推荐合适的攻略和技巧玩家快速提高。② 实时更新:对对碰辅助的攻略和技巧内容保持实时更新,确保玩家始终能够获取到最新的游戏信息和最优的玩法策略。③ 社区互动:软件内置了玩家社区,玩家可以在这里与其他玩家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共同提高游戏水平。
五、使用步骤
① 下载与安装:首先,玩家需要在官方网站或合作平台下载对对碰辅助的安装包,并按照提示进行安装。② 登录与注册:安装完成后,玩家需要登录或注册账号,以便享受软件提供的各项功能和服务。③ 游戏下载安装:在软件界面中选择对对碰游戏,点击一键下载安装按钮,等待游戏安装完成即可开始游戏。④ 查看攻略与提升:在游戏过程中,玩家可以随时查看软件提供的攻略和指导,根据建议进行优化和提升。
六、用户点评
① 用户A:这款软件真的很实用,不仅帮我快速安装了对对碰游戏,还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攻略和技巧,让我在游戏中取得了不少进步。② 用户B:我对对对碰游戏一直很感兴趣,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攻略。自从用了这款辅助软件,我终于找到了提高游戏水平的方法,真的很满意。③ 用户C:软件的界面设计很友好,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它还有很多其他游戏玩家之间的交流功能,让我在游戏中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综上所述,对对碰辅助是一款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的游戏辅助工具,它不仅能够帮助玩家快速下载安装对对碰游戏,还能提供全面的攻略和指导,让玩家在游戏中不断进步。如果你也是对对碰游戏的爱好者,不妨试试这款软件吧!
王者成长之路奖励皮肤是什么
王者成长之路奖励皮肤是孙尚香水果甜心、花木兰兔女郎、安琪拉玩偶对对碰。
1、孙尚香水果甜心
水果甜心,是腾讯MOBA类手游《王者荣耀》中的一款皮肤,适用于英雄孙尚香。孙尚香作为一个射手,包含位移技能,输出爆表,还能收割。
2、花木兰兔女郎
兔女郎是腾讯手游《王者荣耀》中花木兰的一款皮肤,很百变,也很善变。花木兰操作华丽也难以操作,同时也对队友的配合程度有很高的要求。花木兰的双剑灵活,重剑高爆发,通过双形态的切换,实现攻速和伤害并存。同时花木兰也善于切入或者逃离战场,不至于陷入困境时,无法逃脱的尴尬场面。
3、安琪拉玩偶对对碰
玩偶对对碰,腾讯手游《王者荣耀》中安琪拉的一款皮肤,大范围的攻击、稳定的眩晕和灵活免控的大招,让这位魔法少女更具有杀伤力。
游戏设定
在游戏正式服(安卓和IOS平台)已经推出了100多位英雄,不定期也会推出新的英雄。每个英雄都有多个主动技能和1个被动技能,在匹配模式下,玩家可以使用周免英雄、体验卡英雄和已经购买的英雄参加战斗。英雄定位可分为法师、战士、坦克、刺客、射手、辅助,不同的英雄拥有不同的属性和技能。
游戏中的局内装备分为物理攻击、法术攻击、防御装备、移动装备和打野装备,在对战游戏开始后,玩家可以购买低级装备,随着金币的增加,每件初级武器装备都可以升级到中级和高级装备。玩家也可以根据金币的数量购买需要的高级装备,每个英雄在常规模式的对战中,最多只能购买6件武器装备,还有部分装备为英雄专属装备。
我们要用VIRTOOLS软件制作一个类似于对对碰的小游戏,但是模块互换要怎样写程序呢
摘要:
本文是在概要设计实践和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与学习笔记,希望与大家分享,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关键字:
概要设计,结构化,OOD
正文:
在需求明确、准备开始编码之前,要做概要设计,而详细设计可能大部分公司没有做,有做的也大部分是和编码同步进行,或者在编码之后。因此,对大部分的公司来说,概要设计文档是唯一的设计文档,对后面的开发、测试、实施、维护工作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概要设计写什么?概要设计怎么做?
如何判断设计的模块是完整的?
为什么说设计阶段过于重视业务流程是个误区?
以需求分析文档还是以概要设计文档来评估开发工作量、指导开发计划准确?
结构化好还是面向对象好?
问题的答案请在文章中找。
二、概要设计的目的
将软件系统需求转换为未来系统的设计;
逐步开发强壮的系统构架;
使设计适合于实施环境,为提高性能而进行设计;
结构应该被分解为模块和库。
三、概要设计的任务
制定规范:代码体系、接口规约、命名规则。这是项目小组今后共同作战的基础,有了开发规范和程序模块之间和项目成员彼此之间的接口规则、方式方法,大家就有了共同的工作语言、共同的工作平台,使整个软件开发工作可以协调有序地进行。
总体结构设计:
功能(加工)->模块:每个功能用那些模块实现,保证每个功能都有相应的模块来实现;
模块层次结构:某个角度的软件框架视图;
模块间的调用关系:模块间的接口的总体描述;
模块间的接口:传递的信息及其结构;
处理方式设计:满足功能和性能的算法
用户界面设计;
数据结构设计:
详细的数据结构:表、索引、文件;
算法相关逻辑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上述操作的程序模块说明(在前台?在后台?用视图?用过程?······)
接口控制表的数据结构和使用规则
其他性能设计。
四、概要设计写什么
结构化软件设计说明书结构(因篇幅有限和过时嫌疑,在此不作过多解释)
任务:目标、环境、需求、局限;
总体设计:处理流程、总体结构与模块、功能与模块的关系;
接口设计:总体说明外部用户、软、硬件接口;内部模块间接口(注:接口≈系统界面)
数据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与程序结构的关系;
模块设计:每个模块“做什么”、简要说明“怎么做”(输入、输出、处理逻辑、与其它模块的接口,与其它系统或硬件的接口),处在什么逻辑位置、物理位置;
运行设计:运行模块组合、控制、时间;
出错设计:出错信息、处错处理;
其他设计:保密、维护;
OO软件设计说明书结构
1 概述
系统简述、软件设计目标、参考资料、修订版本记录
这部分论述整个系统的设计目标,明确地说明哪些功能是系统决定实现而哪些时不准备实现的。同时,对于非功能性的需求例如性能、可用性等,亦需提及。需求规格说明书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来说是很重要的参考,看看其中明确了的功能性以及非功能性的需求。
这部分必须说清楚设计的全貌如何,务必使读者看后知道将实现的系统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在随后的文档部分,将解释设计是怎么来实现这些的。
2 术语表
对本文档中所使用的各种术语进行说明。如果一些术语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已经说明过了,此处不用再重复,可以指引读者参考需求说明。
3 用例
此处要求系统用用例图表述(UML),对每个用例(正常处理的情况)要有中文叙述。
4 设计概述
4.1 简述
这部分要求突出整个设计所采用的方法(是面向对象设计还是结构化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例如客户/服务器结构)以及使用到的相应技术和工具(例如OMT、Rose)
4.2 系统结构设计
这部分要求提供高层系统结构(顶层系统结构、各子系统结构)的描述,使用方框图来显示主要的组件及组件间的交互。最好是把逻辑结构同物理结构分离,对前者进行描述。别忘了说明图中用到的俗语和符号。
4.3 系统界面
各种提供给用户的界面以及外部系统在此处要予以说明。如果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已经对用户界面有了叙述,此处不用再重复,可以指引读者参考需求说明。如果系统提供了对其它系统的接口,比如说从其它软件系统导入/导出数据,必须在此说明。
4.4 约束和假定
描述系统设计中最主要的约束,这些是由客户强制要求并在需求说明书写明的。说明系统是如何来适应这些约束的。
另外如果本系统跟其它外部系统交互或者依赖其它外部系统提供一些功能辅助,那么系统可能还受到其它的约束。这种情况下,要求清楚地描述与本系统有交互的软件类型以及这样导致的约束。
实现的语言和平台也会对系统有约束,同样在此予以说明。
对于因选择具体的设计实现而导致对系统的约束,简要地描述你的想法思路,经过怎么样的权衡,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设计等等。
5 对象模型
提供整个系统的对象模型,如果模型过大,按照可行的标准把它划分成小块,例如可以把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对象模型分开成两个图表述。在其中应该包含所有的系统对象。这些对象都是从理解需求后得到的。要明确哪些应该、哪些不应该被放进图中。所有对象之间的关联必须被确定并且必须指明联系的基数。聚合和继承关系必须清楚地确定下来。每个图必须附有简单的说明。
6 对象描述
在这个部分叙述每个对象的细节,它的属性、它的方法。在这之前必须从逻辑上对对象进行组织。你可能需要用结构图把对象按子系统划分好。
为每个对象做一个条目。在系统对象模型中简要的描述它的用途、约束(如只能有一个实例),列出它的属性和方法。如果对象是存储在持久的数据容器中,标明它是持久对象,否则说明它是个临时对象(transient object)。
对每个对象的每个属性详细说明:名字、类型,如果属性不是很直观或者有约束(例如,每个对象的该属性必须有一个唯一的值或者值域是有限正整数等)。
对每个对象的每个方法详细说明:方法名,返回类型,返回值,参数,用途以及使用的算法的简要说明(如果不是特别简单的话)。如果对变量或者返回值由什么假定的话,Pre-conditions和Post-conditions必须在此说明。列出它或者被它调用的方法需要访问或者修改的属性。最后,提供可以验证实现方法的测试案例。
7 动态模型
这部分的作用是描述系统如何响应各种事件。一般使用顺序图和状态图。
确定不同的场景(Scenario)是第一步,不需要确定所有可能的场景,但是必须至少要覆盖典型的系统用例。不要自己去想当然地创造场景,通常的策略是描述那些客户可以感受得到的场景。
7.1 场景(Scenarios)
对每个场景做一则条目,包括以下内容:
场景名:给它一个可以望文生义的名字
场景描述:简要叙述场景是干什么的以及发生的动作的顺序。
顺序图:描述各种事件及事件发生的相对时间顺序。
7.2 状态图
这部分的内容包括系统动态模型重要的部分的状态图。可能你想为每个对象画一个状态图,但事实上会导致太多不期望的细节信息,只需要确定系统中一些重要的对象并为之提供状态图即可。
8 非功能性需求
五、概要设计怎么做
结构化软件设计方法:
详细阅读需求规格说明书,理解系统建设目标、业务现状、现有系统、客户需求的各功能说明;
分析数据流图,弄清数据流加工的过程;
根据数据流图决定数据处理问题的类型(变换型、事务型、其他型);
通过分析,推导出系统的初始结构图;
对初始结构图进行改进完善:所有的加工都要能对应到相应模块(模块的完整性在于他们完成了需求中的所有加工),消除完全相似或局部相似的重复功能(智者察同),理清模块间的层次、控制关系,减少高扇出结构,随着深度增大扇入,平衡模块大小。
由对数据字典的修改补充完善,导出逻辑数据结构,导出每种数据结构上的操作,这些操作应当属于某个模块。
确定系统包含哪些应用服务系统、客户端、数据库管理系统;
确定每个模块放在哪个应用服务器或客户端的哪个目录、哪个文件(库),或是在数据库内部建立的对象。
对每个筛选后的模块进行列表说明。
对逻辑数据结构进行列表说明。
根据结构化软件设计说明书结构对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形成概要设计说明书。
OO软件设计方法:
在OOA基础上设计对象与类:在问题领域分析(业务建模和需求分析)之后,开始建立系统构架。
第一步是抽取建立领域的概念模型,在UML中表现为建立对象类图、活动图和交互图。对象类就是从对象中经过“察同”找出某组对象之间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类:
对象与类的属性:数据结构;
对象与类的服务操作:操作的实现算法;
对象与类的各外部联系的实现结构;
设计策略:充分利用现有的类;
方法:继承、复用、演化;
活动图用于定义工作流,主要说明工作流的5W(Do What、Who Do、When Do、Where Do、Why Do)等问题,交互图把人员和业务联系在一起是为了理解交互过程,发现业务工作流中相互交互的各种角色。
第二步是构建完善系统结构:对系统进行分解,将大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子系统分解为若干软件组件,并说明子系统之间的静态和动态接口,每个子系统可以由用例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测试模型表示。软件系统结构的两种方式:层次、块状
层次结构:系统、子系统、模块、组件(同一层之间具有独立性);
块状结构:相互之间弱耦合
系统的组成部分:
问题论域:业务相关类和对象(OOA的重点);
人机界面:窗口、菜单、按钮、命令等等;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方法、逻辑物理结构、操作对象类;
任务管理:任务协调和管理进程;
第三步是利用“4+1”视图描述系统架构:用例视图及剧本;说明体系结构的设计视图;以模块形式组成包和层包含概要实现模型的实现视图;说明进程与线程及其架构、分配和相互交互关系的过程视图;说明系统在操作平台上的物理节点和其上的任务分配的配置视图。在RUP中还有可选的数据视图。
第四步是性能优化(、资源、内存)、模型清晰化、简单化(简单就是享受)。
六、概要设计的原则
总体原则和方法:由粗到细的原则,互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解和协调的方法和模型化方法。
要系统考虑系统的一般性、关联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分解协调: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系统。系统分解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系统协调一是系统内协调,即根据系统的总结构、总功能、总任务和总目标的要求,使各个子系统之间互相协调配合,在各个子系统局部优化基础上,通过内部平衡的协调控制,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
屏蔽抽象:从简单的框架开始,隐含细节;
一致性: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文件模式;
每个模块应当有一个统一命名的容易理解的名字;
编码:由外向内(界面->核心);
面向用户:概要设计是对于按钮按下后系统“怎么做”的简要说明;
模块、组件的充分独立性、封闭性;
同时考虑静态结构与动态运行;
每个逻辑对象都应当说明其所处物理对象(非一一对应);
每个物理对象都有合适的开发人员,并且利于分工与组装。(详细说明见本人另一篇文章:系统构架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确立每个构架视图的整体结构:视图的详细组织结构、元素的分组以及这些主要分组之间的接口;
软件构架与使用的技术平台密切相关,目前常用的平台有J2EE、.NET、CORBA等等,因此具体的软件构架人员应当具备使用这些平台的软件开发经验;
通过需求功能与设计模块之间的列表对应,检查每个需求功能是否都有相应的模块来实现,保证需求功能的可追溯性和需求实现(模块)的完整性,同时可以检查重复和不必要的模块。
在需求调研分析过程中对业务处理过程了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调查了解清楚所有的业务流程才能设计出适合各流程业务节点用户业务特点和习惯的软件,使开发出来的软件更受欢迎。当然在进行软件概要设计时,要尽量排除业务流程的制约,即把流程中的各项业务结点工作作为独立的对象,设计成独立的模块,充分考虑他们与其他各种业务对象模块的接口,在流程之间通过业务对象模块的相互调用实现各种业务,这样,在业务流程发生有限的变化时(每个业务模块本身的业务逻辑没有变的情况下),就能够比较方便地修改系统程序模块间的调用关系而实现新的需求。如果这种调用关系被设计成存储在配置库的数据字典里,则连程序代码都不用修改,只需修改数据字典里的模块调用规则即可。
七、概要设计的重要输出
编码规范:信息形式、接口规约、命名规则;
物理模型:组件图、配置图;
不同角度的构架视图: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部署视图、实施视图、数据视图(可选);
系统总体布局: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物理上、逻辑上的相互关系;
两个不可忽视的输出:
与需求功能的关系:对于需求中的每一个功能,用哪一层、哪个模块、哪个类、哪个对象来实现(一对多关系);反过来,应当说明将要创建的系统每一层、每个模块、每个对象、每一个类“做什么”,他们是为了帮助实现哪些功能(一对多关系)。(需求的颗粒度在一开始往往是比较粗的,因此根据功能点对于整体项目规模的估计或得到项目WBS其误差范围也是比较大的。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需求往往不是编码工作分解的准确依据,因为一个需求的功能点可能对应多个代码模块,而多个需求的功能点也可能只对应一个或少数代码模块,同时还有软件复用等因素要考虑,因此只有在概要设计完成以后才能准确地得到详细设计或编码阶段的二次 WBS,并估计较为准确的整体项目规模。)
逻辑与物理位置:每个对象在逻辑上分别落在哪一层、哪个模块、哪个类;在物理上每个模块、每个对象、每一个类放在哪个应用服务器或客户端的哪个目录、哪个文件(库),或者是建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什么东东(过程、函数、视图、触发器等等)。
八、结构化与面向对象方法特点比较
1. 从概念方面看,结构化软件是功能的集合,通过模块以及模块和模块之间的分层调用关系实现;面向对象软件是事物的集合,通过对象以及对象和对象之间的通讯联系实现;
2. 从构成方面看,结构化软件=过程+数据,以过程为中心;面向对象软件=(数据+相应操作)的封装,以数据为中心;
3. 从运行控制方面看,结构化软件采用顺序处理方式,由过程驱动控制;面向对象软件采用交互式、并行处理方式,由消息驱动控制;
4. 从开发方面看,结构化方法的工作重点是设计;面向对象方法的工作重点是分析;但是,在结构化方法中,分析阶段和设计阶段采用了不相吻合的表达方式,需要把在分析阶段采用的具有网络特征的数据流图转换为设计阶段采用的具有分层特征的结构图,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5. 从应用方面看,相对而言,结构化方法更加适合数据类型比较简单的数值计算和数据统计管理软件的开发;面向对象方法更加适合大型复杂的人机交互式软件和数据统计管理软件的开发;
参考文献:
《实用软件工程》第二版,郑人杰、殷人昆、陶永雷等著
《微软项目:求生法则》Steve McConnell著,余孟学译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第5版)Roger S.Pressman著
《软件构架实践》SEI软件工程译丛,林·巴斯著
《RUP2000》电子版;
《UML与系统分析设计》张龙祥著;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杨正甫著;
易语言怎样编辑点击按钮后运行其他程序?
.版本 2
.子程序 _按钮1_被单击
运行 (“calc”, 假, )
calc 是系统自带的计算器 如果文件在系统目录下
比如说以c:\windows 或者 C:\WINDOWS\system32 目录下就可以直接写程序的名称 如果不在就要加上文件的路径
比如说
.版本 2
.子程序 _按钮1_被单击
运行 (“d:\QQ对对碰辅助器.exe”, 假, )
幼儿园大班教学设计之拼音识字游戏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学设计之拼音识字游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种游戏──开火车
适用范围:
用于复习巩固拼音字母、音节、生字、词语等。
这个游戏适用范围比较广,所做准备也比较简单,这种游戏很适合课堂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但比较适合复习巩固阶段运用。
游戏准备 :相关字母、声母卡片
操作过程:
1.做这个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开火车可以横着开,也可以竖着开,还可以开双轨列车。
2.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看哪一列火车最先开到我们首都北京。
开火车时,其他孩子学着很轻很轻地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的声音,有利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在复习学过的生字时,可以用卡片先出示一个生字,然后让一组学生轮着读生字字音、组词。
师:请第一组开双轨列车,先读读字音,再给它找个朋友。
谁说错了,火车就停下。
师:哪个修理员来帮着修理一下?
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字母),修理好了继续开。
第二种游戏──找朋友
适用范围:
复习字的偏旁、结构,正反义词,以及声母与韵母的相拼。
游戏准备 :有生字的金牌,花形卡片
操作过程:
1.导语:小朋友,你想找到你的好朋友吗?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2.如,一年级上册《识字4》,在学了生字后,请学生找相同偏旁的字做你的好朋友,就可以这样操作。
一生拿一张卡片“打”,说:“找呀找,找呀找,谁是我的好朋友?”
拿卡片“拔”和“拍”的同学就都可前说:“我是你的好朋友。”
大家说:“对对对,‘拔’是‘打’的好朋友。”最后大家一起读读两位好朋友手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偏旁。
又如,教师可以做几个金牌,金牌上贴有生字“跑”“跳”。大家一起拍手说:“找呀找,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挂金牌的同学看一看读一读生字,与挂有相同偏旁字的小朋友手拉手,成为好朋友。
找对了,大家说:“对对对,你们是一对好朋友。”找错了,大家说:“错错错,赶快再去找一找。”
3.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用金牌的形式挂在大家胸口,先读一读,然后让小朋友选择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交朋友。还可以教师准备字形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准备一些声母和韵母,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
第三种游戏──送信
适用范围:
这一游戏可以有两种玩法,一种是收信,它的适用范围是认读拼音字母、音节、生字、词语和句子。另一种是投信,它的适用范围是字母按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分类,或者是音节按两拼音和三拼音的分类,也可以是生字按偏旁和结构的分类,还有词语按水果、动物等的分类。
游戏准备:
相关的卡片、邮箱若干。
操作过程:
方法一:收信 。以认读字母b为例。
师:老师这里有几封信,想请邮递员来帮我送一送,收到信的小朋友只要把信念出来,这封信就是你的。
生齐: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阿姨(叔叔)来送信,
小小信封谁收到,请你念给大家听。
在学生说儿歌的同时,老师或老师请一位学生来给大家分发卡片。发到卡片的学生就上台举起卡片带领大家读。如果这位学生读对了,就跟他读,并说:“对对对,快收信。”如果错了,就说:“错错错,没人收。”然后请一位学生来帮助这位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认读。
方法二:投信 。老师要准备3个邮箱,分别在上面贴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标签。这样的邮箱以后在进行音节、生字、词语等的分类时只要把标签更换一下就可以了。下面以字母b的分类为例向大家来介绍一下。
师:邮递员叔叔太忙了,有好多信来不及送出去,请你来做邮递员把信投到相对应的信箱里,好吗?
生齐: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阿姨(叔叔)来送信,小小信封是谁的,请你赶快找一找。
在学生说儿歌的同时,老师或老师请一位学生来发卡片。发到卡片的学生就上台举起卡片读bbb,是声母,然后投入相对应的邮箱。如果对了,就跟他读,并说:“对对对,快收信。”如果错了,就说:“错错错,没人收。”然后请一位学生来帮助他认读并分类。
第四种游戏──火眼金睛
适用范围:
音节的.标调,特别是复韵母ui和iu的标调,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以及一些形近字。
游戏准备:
孙悟空的图片以及有关的卡片等。
操作过程:
师出示标调有错误的音节(标调可移动)。
师:在这些音节中藏着一个小错误,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能把问题找出来。
生齐:小小孙悟空,眼睛亮晶晶,快来找一找,问题在哪里?
请一位学生上来做孙悟空找一找。找对了,学生就说:“小眼睛亮亮亮。”找错了,就说:“小马虎没分清。”
第五种游戏──摘果子
适用范围:
这种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适用的内容以认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汉字的笔画、偏旁、生字、词语……游戏的形式多样,可根据内容来选择:①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正面,学生任意摘果子读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读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②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正面。教师任读一个内容,点名请学生来摘。摘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摘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③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反面。教师点名,学生上台任意摘,摘下后认读背面的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读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摘果子”的游戏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很广,学生兴趣高。
游戏准备:
教师和学生各准备几套用彩纸或吹塑纸做成的果子(可以是苹果、橘子、梨)。果子上的内容可以随即更换,果子则作为小奖品能反复使用。果树,教师既可以做一棵永久使用的,也可以临时在黑板上画简笔画。
操作过程:
以第二种游戏形式为例
师:秋天到,果子熟,谁来摘个大果子。──暖,暖和的暖。
生齐:我来摘个大果子。
师:XX(教师点名,该生上台摘果子。)
生:摘下果子读“暖,暖和的暖”,全班学生跟读一遍“暖,暖和的暖”。
第六种游戏──七色花
适用范围:
这种游戏适用于阶段性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内容为可以进行归类复习的,并能通过口头表述来检测的。如: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进行分类;从本册所学的生字中找出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同偏旁、同结构的字,还可以给字扩词、用词语说一句话。这个游戏有易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积累。游戏的竞争性强,学生兴致高。
游戏准备:
教师用吹塑纸制作花芯,花芯上的内容可以随即更换,花芯能反复使用。每位学生用彩纸或吹塑纸准备若干片花瓣,也可以反复使用。
操作过程:
师:花园里,百花开,看看哪朵最漂亮。
这个游戏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以大组为单位进行。
1.对于学生的答案需要老师来把握评判的内容,可全班进行,如:用词语说一句话。
教师把写有词语的花芯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来造句。每组使用不同颜色的花瓣,学生说对一句就在花芯旁贴上一片代表自己小组
颜色的花瓣;说错了,要摘下一片同颜色的花瓣。游戏结束比比哪大组贴的花瓣最多,即为获胜组。
2.对于学生自己就能判断答案正确与否的内容可以以大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如: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教师把写有“前鼻音”“后鼻音”的花芯交给组长,组员说对一个就贴一片花瓣;错一个要摘下一片。最后比比哪组的花开得最大、最漂亮。
第七种游戏──考考你
适用范围:
这种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适用的内容以从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汉字的笔画、偏旁生字、词语……游戏时可以让学生拿着自己写的生字卡,在教室里自由活动,遇到谁就考考他字卡上是什么字,同时读读对方同学手里字卡上的字;也可以由教师先指定一半学生坐在位置上做考生,等另一半小老师来考试,然后相互交换角色。“考考你”的游戏操作简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识字效率高,而且将默写生字的内容有效地融入了游戏之中。
游戏准备 :
学生每人自制卡片若干张。
操作过程:
师:小老师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8课《阳光》,现在请你在卡片上写出自己已经学会的生字和想要考考别人的生字。写完后,可以拿着你的生字卡片去找个小伙伴考一考。
第八种游戏──踩石过河
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巩固及单元、阶段性复习时使用。适用的内容以从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音节词、偏旁、生字、词语等等,本游戏的道具简单,情境化的设置和竞赛化的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学效果明显。
游戏准备:
游戏场地可安排在教室前、后的走道上。教师准备两根长绳和一些废旧的纸板小箱。两根长绳用以设置游戏情境,长绳一拉即代表小河两岸。废旧的纸板小箱用来作石头,上面粘上生字或词语卡片。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这样操作会比较麻烦,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最简单价道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石头可以用纸张来代替,一张纸代表一块石头,准备10张,上面事先打印好需要朗读的内容。
操作过程 :
导语:小朋友,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现在就让我们四人小组一起合作去渡过学习上的难关吧,比比哪个组能够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
生齐:“嘿嘿嘿,加加油,大家一起来过河。”
1.给全班分为若干个四人小组,选出组长,并由小朋友自行设计命名,如:飞毛腿小队、可乐小队等等,便以增加小组间合作竞赛的氛围。
2.先选派一个四人小组进行游戏,其余小组分别站在绳索两端观赛。
3.四人小组的四个小伙伴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过河”。一人游戏时,其余三位小伙伴站在起始线外等待。
4.游戏时,一位小朋友只要能大声读准前面“石头”上的内容,便可以踩到相应的“石块”上。
5.若读准确,全班小朋友:“对对对,(再跟读一遍)”。(拍手)
6.若读得不够认真准确,全班小朋友:“错错错!好好想,我来帮!”(个别举手发言)
7.每人每次过桥都会遇到10个困难,若小组内四位同学都能顺利过桥,则奖励人手一张奖券。
8.若小组内个别学生遇到了困难,致使自己不能正常过河的,则扣除小组相应奖券数。
9.“小石子”上的认读内容需要经常调换。最后根据得票高低,评选最佳合作小组。
第九种游戏──贴商标
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拼音复习、课后同语复习或单元阶段性复习。如人教版第一册中《自选商场》和《菜场里》这两篇课文的复习巩固便可采用该游戏。适用内容包括音节词和词语。
游戏准备:
各种实物以及相对应的音节或词语卡片。
实物可以按照类别来进行准备。比如:
1.文具类:铅笔、尺子、橡皮、卷笔刀、字典、铅笔盒、练习本……
2.水果类:苹果、香蕉、梨、橘子、桃子……
3.蔬菜类:茄子、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
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教室里已有的实物。比如:粉笔、黑板擦、花盆、金鱼缸、饮水机、电脑、电视机进行游戏准备。
操作过程:
(准备:在讲台上摆放各种实物,黑板粘贴好打乱的音节词或词语卡片。)
导语:小朋友你们瞧,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麻烦你们暂时担当一下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我们一起来“贴商标”。
生齐:“找找找,贴贴贴,—一对应妙妙妙!”(拍手)
1.请一位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会读的一张音节词或词语卡片,接着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上。
2.学生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朗读。全班同学作评委。
3.如果该生认读粘贴都正确:(生齐:“棒棒棒!”)学生再跟读一遍。
如果该生认读或粘贴出错:(生齐:“错错错!再想想!”)会念的小朋友立即作出反应:(各自举手)“我来帮!”然后,该生带读,其余学生跟读。
第十种游戏──欢乐对对碰
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阶段性复习或期末复习时使用。适用内容为①偏旁与独体字组成生字;②拼音或音节同与生字或词语配对;③生字与生字组成新词。
因为该游戏的形式接近于游园会上猜灯谜形式.故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热情高涨。有效地将拼音、生字、词语的复习完美得融和一体。
游戏准备:
1.准备三根长绳以及三种不同颜色制成水果形状的小卡片若干张。(用红色卡片做草莓,黄色卡片做香蕉,绿色卡片做雪梨。)在教室的三面墙上各拉一条绳子,用以系绑这些小卡片。
2.将同颜色同形状的卡片按照数量等分,分别写上两组内容,如:
红色卡片:一半写偏旁、一半写独体字。
绿色卡片:一半写拼音或音节词,另一半写生字或词语。
黄色卡片:写上不同的生字。
操作过程:
导语:秋天到了(期末到了),瞧,我们果园里的果子也快丰收了。(师手指绳子上挂着的小卡片)让我们一起去果园摘果子吧。可是,这些果子有个奇怪的特点,不能一个一个地摘,需要给他们找到合适的同类朋友配成一对后一起从树上摘下来。
生齐:“果子高高挂,欢乐对对碰!”
1.以游艺园的活动方式,全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组水果进行配对游戏。
2.学生独立完成一组配对后,从“树上”摘下两个果子,拿到“领奖处”,说明配对理由。若是红色卡片这组(偏旁加独体字)的,可以说:“提土旁和‘里’组成‘埋’,埋葬的埋。”若是绿色卡片(拼音或音节词配生字或词语)的,可以分别读一读拼音和词语。若是黄色卡片(不同的生字),可以说:“‘地’和‘球’组成词语‘地球’”。
3.学生汇报后,若配对、朗读都正确的,即奖励印章一枚,继续游戏。
4.若配错对,请学生把果子送还原位,不得奖章,但可以继续参赛。
5.在规定时间里,比比谁获得的奖券多,按照先后顺序,设一、二、三等奖分发相应活动奖品。